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Nov 18 Thu 2010 23:04
  • 勇氣

我們究竟有多大的勇氣?
雖然生命不在於長短,在於能否盡全力綻放燦爛光芒、發光發熱;
雖然生命的殞落只是時間的早晚,卻不知會是那麼短暫,讓我們措手不及,不知如何面對。

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21 Sun 2010 17:46
  • 禮物

天下雜誌441期封面標題「改變一生的禮物」,內文的人物包括鴻海郭台銘、藝人張小燕等,還有一篇「日本人送禮的哲學」。
想發表閱讀心得或感言嗎?又不是學生,也不是學習進修,哪會那麼認真!不過是連想到明天收假上班後,還要繼續年前未完的桌曆發送工作,就直覺得在做一件蠢事。
贈送年曆的時機,想必年底才是好時機,就算再勉強,總該在1月初就搞定吧!等到農曆年除夕前2天才準備妥當,這實在太說不過去吧!因此在發送同時,只得一直跟對方說抱歉。可想而知這份「禮物」或許因時機太晚,被珍惜善用的機會大減,而轉身進了字紙簍的機會大增。

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05 Thu 2008 20:47
  • 好友文章 可悲

  •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

4/30下午會議時,巧遇昔日夥伴。寒暄之餘,順口告知他主辦的某計畫期中報告書計算公式錯誤,善意提醒他記得要求受託單位修正,免得報告書審查通後貽笑大方。

整個計畫並沒有我參與的部分,若非長官請我協助核對報告書內的統計方法,可說一無所悉。

說穿了,數學唸了不少,統計卻只學了一丁點。要驗證別人的東西,不懂根本沒輒,因此還找出書來,唸過多元線性迴歸方程式,才得證式子正確,但在其他的計算上卻出現嚴重的邏輯錯誤。

對於報告書內容,先前花了幾個鐘頭全部讀過,整理出一份參考意見摘要交給長官,對外不敢多言,深怕遭人訾議。沒想到悶了一個多月,好不容易碰見昔日夥伴,卻得到「受託單位以民意調查、多元線性迴歸等三種模式推估,提出200多萬、700~800萬及1,100萬人次的數據,差異實在太大,我們已經請受託單位重新檢討修正,何況該計畫仍在期中階段,還沒通過審查。你不必擔心這問題,而且你們有派代表出席審查會議,只要提出意見就好,到時會一併處理。」,一下子就被澆了一盆冷水。

他固然沒錯,可是負面、被動、不管對錯只要答案的「態度」,如果代表的是主事單位的行事風格,就很難讓人茍同。既然這是2010~2011年的大事,既然期初就知道推估模式、計算公式有誤,為何任它繼續錯下去?難道計畫不必花半毛錢嗎?難道與會的代表不會被嘲笑為無知、無能的高知識份子嗎?難道作業時間還很長嗎?起碼被分配做事的單位認知不是如此吧!

進一步來說,既然規模已界定為A2/B1,主要影響參觀人次的因素不外是宣傳與票價,那數據又為何有如此大的差異?因為整體規劃構想停在R10版紙上作業階段,沒有完整的主題及構想,怎麼對外宣傳呢!沒有宣傳,從何讓人瞭解活動內容?又以僅1成左右民眾曾經耳聞,試問這樣的抽樣調查數據「信度」與「效度」何在?

再者,既是投資必然有風險,尤其投入鉅額經費與龐大人力籌辦活動,總有預定的目標及預期的效益吧!一個領導者難道不該大膽發出「我們預計至少吸引600萬人次前來....」的豪語嗎?有了明確的目標與方向,其他影響的變數不就可以變得簡單多了。

顯然從這些事情中可以得知一個事實:「問題並沒有完全攤開在陽光下討論」。同時更看出,即使願景如此重要,領導者及主事者仍不知放低姿態傾聽意見,整合所有的方向與力量,卻只想坐享其成。這是多可怕的一件事啊!也因此5/2與學姐談論時,她一開始覺得問題在於溝通,在聽完解釋後,終於認同癥結「不在溝通,而在於態度」。

要達成目標、願景,需要眾人攜手合作。如果主事者動口不動手,坐而言不知起而行,連國際協會主席來臺視察的佈置都得靠別人出力,可想而知屆時所需資材數量千、萬倍於此,豈不是等著任人宰割。何況未來實體工程的進行全部仰賴其他單位執行,要別人賣命,就該更加謙和,不該以上對下的口氣發號施令,或隨便就拿共同願景的帽子亂扣。

但請問主事者真的聆聽到不一樣的聲音嗎?


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100/200 or 1/2≠100/200

單就數學式來說1/2=100/200毫無疑義,可是千萬別被數字給騙了。數字終究只是數字,比率是擴分去看,還是約分去看?它旁邊站的「單位」是什麼?這些都得小心仔細,因為比率相等不代表意義或結果相等。

如同開門作生意,來了2位顧客,其中1人掏錢買了1件,那麼來了4位客人,就一定會有2人買東西?如果顧客已經有一定的人數的話,那或許可能成立。但若是參考的樣本數不夠多時,這可不一定成立。

同樣的例子再舉一個,就知道隨便擴分去看,為何會鬧笑話。

假設烏坵每年遊客有1,000人次,因為舉辦某個活動,增加了1,000遊客人次,換言之遊客人次成長了1倍。臺北每年遊客有1,000萬人次,計畫舉辦某個活動,預期也會增加遊客人次,因為與烏坵的活動性質雷同,所以直接借用遊客人次成長1倍之比率估算,得到遊客人次可以成長至2,000萬人次。動點腦筋想想,這邏輯可能嗎?

又如A君每日存100元,B君每日存200元,1年後A君存了36,500元,B君存了73,000元,A君與B君之存款總額比率維持1/2不變,但A君與B君存款總額的差距,卻從第1天的100元變成36,500元,相差金額比率變成開始時的365倍。

這例子像不像政府振振有詞經常拿來解釋貧富差距沒擴大的說詞呢?

富者愈富、貧者愈貧,也就是這原因。

所以看數字時,別只看數字,小心錯誤就在眼前。


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班回到家,發現對門鄰居靜靜站在門外,屋內紅紙的影子映出了窗外,直覺是不是女主人病逝了,問了家人,答案果不其然。

相處40年的鄰居離世,雖知這是早晚的事,但還是讓人不禁感傷。

其實半年前醫生就已告知她只剩半年可活,如果接受化療可能有機會延長一些時間。她決定放棄化療,因為不希望折磨自己及家人,勉強去向死神爭取短暫的生機。何況她的小女兒在2~3年前(30幾歲)病故,讓她對生命的意義改觀。

不談如何珍惜有限的時光,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知道自己的死期,面對死亡的近逼,會是怎樣的心情?

我忽地有些害怕,不過不是因為見到死亡而害怕,而是可怕的巧合閃過心頭。因為早上起床時,依稀記得夢寐之間不知何故,似乎被派去執行死刑令,所以精神有點疲憊。心裏想:「呸!呸!呸!不吉利,不要胡思亂想。」,悶著不敢講,卻還是遇上這檔事,是真的巧合,還是烏鴉般的預感得驗呢?

這樣的夢境千萬別再來了。


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