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城(Christchurch)
基督城是紐西蘭最古老的城市,創立於1856年,同時是紐西蘭第二大城,也是南島最大的城市,位居坎特伯里平原,緊臨南阿爾卑斯山,往外延伸至太平洋,氣候溫和乾爽,最低氣溫約1℃,最高溫約為 32℃,夏季時日間平均溫度可達21~22℃,夜間及清晨稍涼,氣溫約11~12℃,每年平均2,000小時以上的日照,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條件,讓城裡無處不是綠樹和飛花,每年春夏兩季還會舉行庭園設計比賽。
基督城這個現代的城市,成功的融合公園、教堂、博物館和畫廊,由於基督城有許多的公園、廣場和花園,從1920年開始就有花園城市的美譽,也因為名符其實,在1997年獲得國際花園城市獎。同時,基督城也以許多的國際性藝廊、劇場及購物區而自豪。
毛利人早期的歷史中提到,坎特伯里地區最早的居民是毛利族Ngati Mamoe和Ngai Tahu,他們在16至17世紀時,從紐西蘭北島遷徙到此。西元1800年左右,毛利人大概有五千人居住在坎特伯里,大部分集中在Kaiapoi和 Peninsula淺灘。毛利人稱此地為Otautahi – Tautahi之地(西元1750年時的毛利長老)。
自西元1820年開始,有一些英國家族自歐洲移民此地,在坎特伯里平原及Peninsula淺灘農耕。西元1843年Dean兄弟到達此地,蓋了Riccarton農莊(以他們在蘇格蘭的教區命名),這棟美麗的建築物矗立迄今,並以蘇格蘭的一條河流名字,為亞芳河命名。
西元1850年之前,並沒有大規模的移民出現,之後由Robere Godley與Edward Gibbon Wakefield創立的坎特伯里組織,從英格蘭派出接近800人的第一批英格蘭移民,搭乘最早的四艘船(first four ships’)Randolf、Charlotte Jane、Cressy及Sir George Seymour到達Lyttelton Harbour。這些新來的移民旅行穿越Bridal Path(港口丘陵),到達這個新興的城市,在現在的大教堂廣場種下四棵橡樹,並在樹下立碑紀念移民的故事,並以牛津的Godley’s大學學院之名,將此地命名為基督城。接下來的50年內,歐洲移民持續進行,移民們蓋了一座大教堂,一些教會、學校及大學。
屬於坎特伯里區的基督城,市區規畫跟蘇格蘭大學城的但尼丁有點像,以教堂廣場為中心往外延伸,由於早期的移民多數是英國人,放眼所見市區歷史性的建築都具有英國維多莉亞時代的特色,是最英國的紐西蘭城市。
基督城經濟一開始建立在主要的農牧產物與輸出貿易,但今日已蛻變成為重工業、製造業和農業為重心的南島商業中心。
基督城交通便利,有南島唯一一座四通八達的國際機場,還有通往各地旅遊名勝的公路和鐵路,並且扮演探索南極的關鍵角色,是前往南極的必經之途。市區內的復古電車(Christchurch Tramway),結合了景點和建築等,呈現花園城市之歷史與文化。沿著2.5公里長的鐵路線,可以從大教堂廣場(Cathedral Square)、水族館(Aquarium of Discovery)、藝術中心(Arts Centre)、植物園(Botanic Gardens)、坎特伯里博物館(Canterbury Museum)、亞芳河(Avon River)到維多莉亞廣場(Victoria Square)、新攝政街(New Regent Street)等作一巡禮。
基督城大部分地區是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市中心的哈格利公園(Hagley Park),樹木參天,園內綠草如茵,百花競豔,使整個城市空氣清爽,生機盎然。此外,像是艾德蒙工廠(Edmonds Factory)花園、Woodham公園、莫娜溪谷(Mona Vale)、Avebury公園、Abberley公園、Millbrook保護區及Risingholme公園,各有特色,都十分值得一遊。
基督城市區 City Center
基督城植物園( Christchurch Botanic Gardens ) 座落在亞芳河(Avon Rvier)畔,佔地30公頃(74英畝),與哈格利公園(Hagley Park)比鄰,從市中心鬧區步行至此只要幾分鐘,是基督城的綠色心臟。園區開放時間:每日上午7點直到日落前一小時;溫室:每日上午10:15至下午4:00;遊客服務中心:週一至週五,上午9點至下午4點;週末及週日,上午10點至下午4點。
西元1850年英國官方移民來到基督城,這些初期的移民帶來英國的園藝傳統,在他們抵達後僅僅13年,植物園的初步規劃就已完成。西元1863年7月9日,為紀念英國維多莉亞女王(Queen Victoria)長男亞伯特愛德華(Albert Edward)王子與丹麥亞莉珊卓(Alexandra)公主結婚,在植物園種下一株英國橡樹,並以這天作為植物園的成立日期。
植物園原先由基督城公有地機關管理,直到1946年,由於財政困難,機關裁撤,交由基督城市議會司法部門管轄,目前由基督城市議會轄下Greenspace單位的服務班(Botanical Services Team)管理。
園內有寬闊的林蔭大道、引人注目的庭園景致、高大優雅的樹木(許多樹木之樹齡超過120年)、大片的草地、許多美麗嬌艷的花朵、雕塑,以及蜿蜒的亞芳河所圍繞之溫室(Glasshouses),尤其是展示熱帶植物的Cuningham石造溫室。玫瑰園位於園區中央,種類超過250種。旁邊的藥草花園建於1986年,種植有各式烹飪與藥用植物。另外,還有石楠花園(Heather Garden)、水及岩石花園(Water & Rock Garden)、杜鵑花園(Rhododendron Collection)、包含戲水池的兒童遊戲區和以紐西蘭原生植物為主題的柯凱因花園(Cockayne Garden)等,遊客服務中心及餐廳則在植物園西側的盡頭。相較於草創之初一大片的沼澤地和沙丘,現在已非同日可語。
植物園成立以來,扮演著基督城市民生活的關鍵角色,除了在忙碌的現代城市中提供一個安靜的庇護場所外,更展示蒐集來自熱帶至寒帶高山區域,外來與紐西蘭原生的各種代表性植物,讓民眾欣賞品味。在這個美麗的公共空間裏,每個人都能前來閒逛、賞景,或研究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品種之植物,而且正如城市創建者的企圖,植物園成了「花園城市」的最佳詮釋。
圖片說明:植物園內美麗的景致與盛開之花朵,同事兒子拍攝
追憶橋(Bridge Of Remembrance) 位於凱歇爾街(Cashel street)上,於西元1924年興建,建築師為Gumme和Ford。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有許多士兵從愛德華兵營(現在已拆除)起程,經過這座橋前往戰場,橋上的白色拱門就是為了紀念當時捐軀士兵而建的,現在則是紀念坎特伯里軍隊在歷來戰爭中陣亡的將士。
圖片說明:追憶橋(Bridge Of Remembrance),攝於亞芳河畔
基督城大教堂(Christ Church Cathedral) 位於大教堂廣場(Cathedral Square),於西元1904年興建完成,建築師為喬治吉伯特史考特(George Gilbert Scott, 1811~1878)。
高大肅穆的教堂從1850年開始規劃,直到1860年才開始動工,主教堂雖然於1881年蓋好,但兩側部分及塔樓直到1904年才完成,前後費時44年。歌德式建築風格的石灰石古老建築充滿優雅風韻,高63公尺、樓梯134階的塔樓更是基督城的地標與精神象徵,登上塔頂的眺望台,整個花園城市的美景盡收眼底。此外塔樓仿照英國聖保羅教堂,裝設了12座鐘,可演奏出不同的旋律。
位於教堂前的廣場,是基督城的中心,也是當地人的休閒場所,常有街頭藝人表演和非正式的辯論,儼然英國海德公園的風格。廣場中高18公尺的高腳杯(Chalice)雕刻作品,於西元2001年設置,由尼爾道森(Neil Dawson)設計,是為了慶賀新的千禧年,並紀念基督城與坎特伯里發現第150週年。
圖片說明:基督城大教堂及高腳杯雕刻作品,同事兒子拍攝
哈格利公園(Hagley Park) 西元1850年劃定為公園預定地,西元1863年在此地種下第一棵樹,面積161公頃(395英畝),是基督城最多市民使用的市區公園。園內成齡的林地,提供民眾休閒娛樂,加上位置緊鄰市中心,寬敞開關的空間,成為眾人關注的主要運動、藝文活動場地,提供的運動設施有:高爾夫球場、網球場、騎馬場、板球場(cricket)、英式橄欖球場、壘球場、曲棍球場和足球場。夏季時,北哈格利公園是許多戶外演奏會的活動地點,公園內有一個可全年使用的九洞高爾夫球場,以及具有特色的跑步道。此外,還有一處通往植物園的入口。
花園城市(The Garden City)
聞名國際的花園城市 - 基督城,有眾人耳熟能詳的廣闊公園和花園,要由衷感激城市創建者的計畫與遠見。
基督城是紐西蘭南島最大的城市,座落在南阿爾卑斯山與及太平洋之間的坎特伯里平原,城市占據了沖積平原、沙丘、沼澤地、河流淺灘、潮汐的海灣和港口丘陵部分的火山口邊緣。土壤的變化,從河流的礫石、肥沃的沖積土,到沙子與泥炭;植物的類型也因土壤的種類和當地的氣候而有不同。
在歐洲移民的早期記載中,提及基督城植相單調、排水不順暢,缺乏令人愉快的事物,連生活的基本機能都匱乏不足。主政者為了未來之憧憬,在西元1850年,保留161公頃(500英畝)的土地,作為廣闊的中央公園-哈格利公園,並在西元1863年於園內種下第一棵樹。同時市中心區範圍由遍植橡樹、菩提樹和栗樹等落葉樹的四條大道界定。
早期的都市計畫規模宏偉,加上強固有條不紊的連結,遺留下來構成基督城今日的城市骨幹,美麗的古老建築和高大優雅的樹木,更為現在這個擴張超過原有範圍甚多的城市增添不少魅力。
位居市中心,面積161公頃的哈格利公園和毗連的植物園,市中心區四條遍植行道樹的大道、維多莉亞廣場(Victoria Square),以及像是亞芳河河川地上由先人傳承下來的莫娜溪谷美麗花園,這些讓今日市民擁抱和永存並感到光榮的美景恰如其分地遍佈全市。
基督城現已擴展成為土地46,000公頃、人口31萬人,每人享有土地面積0.14838公頃,超過740個的公園和廣闊的河流、溪和沼澤地,有著高品質居住環境的都市。主要街道以幾何格狀系統方式規劃,貫穿亞芳河和Heathcote河自然清澈之水流,通往河口及海邊。每年2月舉辦每年一度之花與浪漫節(Floral and Romance Festival)時,整個城市充滿著繽紛色彩,無疑是最美麗的時節之一。
西元1996年在620個國際參賽城市中,由於基督城很幸運擁有如此多樣化的公園和水路,從鄰近的遊戲場、運動場和前人傳承下來的花園,到廣大的自然保護區、海岸公園、沼澤地和河流,因此被公認為最傑出的花園城市,西元1997年在全球主要城市的國際花卉競賽中,獲得全部評比冠軍,成為世界的花園城市。
基督城在20世紀早期就已經以花園城市聞名,這主題沿襲至今,已成為基督城主要的風格,結合具體呈現晴空下的基督城大教堂、公園和市郊的綠地,以及閃閃發亮的河流意象之識別標誌,使得基督城格外受人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