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整理自網路


 


愛琴海畔的以弗所古名艾菲索斯(Ephesus),為希臘古城遺址,過去聖約翰曾在此傳教,是耶穌啟示錄中所引述7教會之一。遺址位於伊茲米爾市東南40公里處,大約在西元前9世紀由愛奧尼亞人(Ionians)興建。
愛奧尼亞人對希臘文化有過極大貢獻,在哲學、地理、史學、建築、雕塑等方面也很傑出,其中荷馬史詩被視為千古名著。考古發現愛奧尼亞人在首領安德洛克勒斯(Androkles)率領下,從希臘中部遷居至安納托利亞高原西端愛琴海沿岸地區。定都艾菲索斯後,開始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廣泛採用柱式架構,配以大量雕塑和壁畫,愛奧尼亞式建築由此得名,並成為古希臘5種建築風格之一。
西元前6世紀波斯人入侵以弗所,希臘亞歷山大大帝將其收復後,接續這座城市的基礎建設。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後,後繼者將城市移往波波山(Bulbul)與帕拿爾山(Panayir)的山谷間,這也是今日以城所在地。希臘文明洗禮後,羅馬帝國幾位帝王繼續建設,讓以城的繁華興盛到達顛峰。
面積廣闊的艾菲索斯古城遺址,目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自開放以來,一直是遊客造訪土耳其最鍾愛的地點之一。遺址呈西北-東南走向,總長約2公里,遺留之主要建築有石柱甬道、阿耳特彌斯雕像、羅馬皇帝多米申(Domitian)祭壇、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壁畫、基督一性論學派領袖狄奧多西浮雕、哈德良皇帝廟、聖約翰教堂、圖書館、劇場、浴室等。繞訪艾菲索斯古城遺址後,餘興未盡的遊客會續往附近的阿耳特彌斯神廟遺址和聖母瑪麗亞最後的隱居地參觀。
■音樂廳(Odeon):建於西元2世紀,古羅馬時期為官員開會的議場,兼作音樂廳使用。看台後方有高牆,兩側有入口,中間為半圓形之表演舞台,屬於羅馬式建築。
■曼米爾斯紀念碑(Monument of Memnius):紀念一悲慘的屠城事件所設。
■克里特斯街(Curetes Street):古時候從這條街順勢而下可直通港口。
■赫丘力斯之門(Gate of Hercules):門上的2位門神都是大力神赫丘力斯,意義在於保衛市政府重地。
■特拉前噴泉(Trajan Fountain):建於西元2世紀初,2層樓的建築,高約12公尺,噴泉池造型仍可辨識。
■哈德良神廟(Temple of Hadrian):典型柯林斯式神廟之代表,內牆廊柱上有不同神話人物的雕刻,一側屬於希臘時代,另一側刻畫亞馬遜(Amazon)女人國人物。內牆正面的雕像是蛇髮女妖美杜莎(Madusa),取其強悍特質來保護此廟。
■塞爾瑟斯圖書館(Library of Celsus):古城的地標。西元2世紀羅馬1名領事官為紀念其繼父塞爾瑟斯(Celsus Polemaenus)成為以城總督,在父親墓地上蓋了這座壯觀的圖書館。規模當時僅次於貝加孟市,號稱小亞細亞第2大。歷經大火、地震,圖書館正面大門依然挺立,1樓清楚可見4尊女神龕於石柱後面,2樓的4尊卻不翼而飛。據資料記載,因奧地利人於20世紀初協助考古挖掘工作,而被藏於維也納國立博物館中。
■大劇院(Theatre):大劇院興建始於西元前3世紀,止於西元2世紀,沿山坡而建,可容納24,000人,混合了希臘、羅馬兩種特色。半圓形造型、沿山坡而建是希臘劇院特色,拱圓型門入口則是羅馬建築風格。
■聖母瑪麗亞之家(House of Virgin Mary):耶穌門徒約翰的福音究竟是在希臘還是在以城完成,說法莫衷一是。不過可以確定約翰在此終老,而受耶穌託付照顧的聖母瑪麗亞於耶穌升天後第4年,即隱居在此安享晚年。1890年座落於夜鶯山頂的聖母瑪麗亞之家挖掘出來後,成了基督教聖地,每年8月15日有追念儀式。屋外有3口天然泉井,分別代表財富、健康及幸福,當地人深信飲用泉後能達成願望,另外還有一面姻緣牆。
■阿耳特彌斯(Artemis)神廟:世界古代7大奇蹟之一,在聖約翰大教堂西南,西元前550年由利底亞國王克羅伊芳斯下令興建,西元前356年被焚毀。神殿由127根石柱環繞,其中36根石柱有精緻的雕刻,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綠色大理石,就是由此神殿搬走。
希臘神話中,狩獵神阿耳特彌斯是宙斯的孩子、太陽神阿波羅的雙胞胎妹妹,是自然、貞潔、生育和婦女的保護神,與羅馬神話中的狄安娜相同,也是塞爾柱克王國的守護神。據說神殿曾遭7次破壞、重建7次,最後1次重建,比原先的構造更加壯大豪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en 的頭像
    sen

    sen的異想空間

    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